发布时间:2025-10-15 18:02:58    次浏览
东城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工作纪实 两会期间,驻区部队官兵在天安门广场值勤。“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东城区的光荣传统。近年来,东城区双拥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的双拥活动,实现军政军民团结,走出双拥共建创新发展之路。自2012年上一届双拥创建工作评比结束后,区委、区政府就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形势的要求,双拥工作要不断创新发展。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吹响号角。目前,东城正在向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的目标稳步迈进。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抓组织领导、抓制度建设,构建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形成上下贯通,军地互联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双拥共建新格局。1.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总负责,坚持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双拥”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拥军优属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把军民共建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基层拥军优属组织建设纳入制度化、经常化管理,积极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2.结合驻区部队首长、区四套班子领导及双拥成员工作变动情况,适时调整《东城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完善了《东城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制定了2012年、2013年、2014年东城区双拥工作要点,对双拥工作考核目标责任进行了细化、量化,使双拥工作沿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部队后勤部官兵为辖区孤寡老人体检。【两个率先】率先在全市召开新一届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全面部署新一轮创建工作;率先研究制定出北京市区县级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规划——《东城区双拥工作四年规划(2012—2015)》。整合资源 实事拥军1.深入一线慰问驻区部队。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区四套班子领导都要带队走访慰问驻区部队,深入一线慰问部队官兵,并现场办公,听取和征求部队建设发展的意见和需求,及时解决部队的困难和问题。2012年以来,全区为驻区部队、优抚对象、军队离退休干部赠送慰问金、慰问品以及各项服务资金累计3000余万元。2.大力推进拥军工作社会化。在满足官兵求知成才需求方面,全区各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拥军活动,帮助部队培养人才。 3.大力解决军人后顾之忧。将驻区部队干部子女入学工作列为服务驻区部队的重点实事工程;每年定期召开2场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去年5月,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启动了面向随军家属定向招聘社区工作者工作,全区拿出20个社区工作者岗位纳入计划招聘范围;搭建驻区部队单身军官交友恋爱平台。4.改善部队活动训练设施。围绕“部队所需、官兵所盼、地方所能”的原则,广泛征求驻区部队的需求,协助部队解决在训练场地、营院设施、通信交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先后拿出355万元,为武警东城支队购置反恐防暴车辆6辆,为公安部边防局更新改造1块篮球场地,为空军后勤部更新改造2块羽毛球场地,为北京军区总医院建立1个文化活动中心,为总参61785部队更新改造运动中心设施及浴室设施,受到部队广大官兵的好评。 社会组织进军营为官兵提供多项服务。【品牌服务】组织16家具有相关专业资源优势的社会组织为驻区部队提供服务,并发放了全市首个拥军社会化服务手册——《东城区社会组织服务资源手册》,包括英语培训、技能培训、官兵职业规划、文艺慰问演出等20多个服务项目。为驻区部队开展等级厨师培训班,确保“每个连队都有一名等级厨师”,2012年以来,已有200余名部队战士获得厨师等级资质。出资为驻区部队建起电教室,设立“拥军流动书箱”,赠送10000余册“爱心图书”。邀请知名专家教授走进军营,为官兵进行了20余场别开生面的心理辅导教育讲座。镜头一 “心灵鸡汤”送进新兵营2014年10月18日,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团700余名新战士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他就是区双拥办邀请的北京市东城区心理卫生保健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王建宁教授。在训练基地操场上,700余名新战士认真聆听着王建宁的讲课。从不同人格的细化分类,外部环境对性格的不同影响,如何积极调整自我心态等方面,王建宁为新战士讲解了心理学知识,传授心理健康调节技巧。“现在90后的新战士普遍心理比较敏感,抗压能力较弱,王院长的这次授课给我们的训练工作帮了大忙。”该团刘副政委表示,军队非常需要这样的心理讲座。拥政爱民 扎根东城驻区部队积极投身东城各项建设。每逢全民义务植树日到来之际,驻区部队广大官兵与东城区广大干部群众、学校师生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依托部队在场地、人力、设备等资源优势,东城在全市率先建立军地灾害应急救援合作机制;驻区部队分别与所驻街道围绕公共安全、防火安全、铲冰扫雪等领域建立了共建机制;驻区部队定期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与社区空巢老人结成救助对子,与学校、单位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捐资助学、“军地共助贫困生”等社会救助活动。镜头二 驻区部队官兵将便民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2013年7月1日上午9时,驻区部队100名官兵代表们就在中国美术馆东侧便道忙开了。家庭装修咨询、计算机咨询、法律咨询、家电维修、身体检查、自行车修理、磨剪刀、理发……官兵们将便门服务送到社区居民“家门口”。住在景山街道隆福寺社区袁大妈有高血压,在早市购物听人说有这样的便民活动,急勿勿赶了过来。“大妈,您别着急,坐一会儿,我再给您测量血压,这样量得准。”看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护士的态度如此亲切,袁大妈笑开了,对官兵们竖起了大拇指。“我们连续12年组织驻区部队在‘七一’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便民服务已经是驻区部队拥政爱民的一张名片,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推动驻区部队官兵开展‘驻东城、爱东城、建东城’的活动。”区人武部徐文熬政委对现场百姓承诺道。军民融合 文化先行东城区充分利用“文化大区”、“文化强区”的特点特色,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型与小型相结合的形式,立体式的开展文化拥军活动,不断丰富部队官兵的文化生活。利用辖区内的公园、体育场所、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站点,开展电影进军营、图书进军营、趣味运动会、知识讲座等形式活泼的文化活动。【亮点举措】组织驻区部队1500余名官兵参加了2012年、2013年、2014年东城区群众文化展演季活动。连续多年开展东城区庆“八一”军民联欢晚会;军地共同举办“东城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文艺演出”;组织东城书画协会和驻区部队官兵共同开展了纪念徐向前元帅为双拥共建工作题词30周年书画展活动;与中国美术馆共同开展“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展”,进一步丰富了部队官兵文化生活,增强了全区军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鱼水真情。宣传教育 硕果累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引导广大军民强化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1.区四套班子领导每年坚持做到“五个一”:组织区四套班子和全区处以上领导干部过一次“军事日”;听一次国防形势报告会;区委常委会召开一次议军会;参加一次国防教育宣传日活动;走访慰问一次驻区部队,带动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国防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普及。镜头三 一次难忘的“军事日”体验2014年9月12日,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杨柳荫率领区四套班子领导到北京卫戍区某团进行“军事日”活动。区领导首先来到观摩大厅观看迎宾方队、侦察兵格斗、战斗小组应用射击、营属炮兵实弹射击和应急分队反恐行动等多项军事训练演示,战士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领导们的热烈掌声。区领导还现场体验了实弹射击。中午,区领导在连队食堂与官兵共进午餐,体验连队生活,并向官兵送去慰问。近几年,东城区领导 “军事日”形式不断创新,先后进行了封闭式军事训练、参观卫星发射基地、体验军营生活、邀请军事专家授课。通过“军事日”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国防观念,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2.坚持以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的国防教育“五进入”为切入点;突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中小学学生三类重点对象;坚守王府井大街、东二环交通商务区、街道国防宣教中心、中小学校和17处爱国教育基地等四个重点阵地;抓住全民国防教育日和重大节假日以及重要历史纪念日、征兵期间、民兵整组阶段、双拥共建活动时和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时等五个重要时机,每年坚持一个国防教育主题,举办大型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多种形式推进国防教育普及。【数说】在全区17个街道图书室建立了国防教育知识书架,为187个社区聘请了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制作了国防教育公益广告牌1200块,组织开展活动150余场次;与区妇联共同组织了全区1500个家庭参与的国防教育知识竞赛。细分群体,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区委党校培训课程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纳入公务员培训考核和绩效考核标准,近1300名党坚持把国防教育内容纳入学校课堂教育、落实国防教育“书架工程”和组织学生军训等途径,进一步普及国防知识,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军尚武情感。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优势,投资10万元,借助“数字东城”网络开设东城国防教育网,在东直门街道进行国防教育进社区网格试点工作,依托区政府手机信息报,定期向全区机关干部发布国防知识宣传短信。光荣榜我区连续六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获“北京市双拥模范城”称号,和平里街道等七个街道被评为“北京市双拥模范街道”,空军后勤部通信连、龙潭街道板南社区、板厂小学、隆福医院等62个基层单位被评为“北京市基层双拥工作示范单位”。